English

“骠国乐舞”

1998-10-15 来源:光明日报 安 平 我有话说

在亚洲艺术节期间,中国观众有机会欣赏到缅甸艺术团独特而精彩的表演。此次来华演出的缅甸艺术团阵容庞大,许多演员都是缅甸著名的艺术家。

演出将以缅甸“少女舞”拉开帷幕。“少女舞”动作柔美而富于灵性,展现出缅甸少女婀娜多姿的风采。以“少女舞”开场是缅甸歌舞艺能演出的传统习俗,目的是祈祷精灵保佑演出成功,同时也暗示这种为精灵而表演的舞蹈是歌舞艺能的起源。缅甸传统的“宫女舞”,舞蹈创意来自11世纪蒲甘王朝时期的佛塔壁画的“蒲甘宫廷舞”,舞姿优美富有神秘感。从古代起,缅甸就有每年举行点灯节敬迎释迦牟尼佛的盛大庆典,缅甸“油灯舞”正是表现了一群宫女手捧油灯翩翩起舞,敬奉佛祖的情景。跳“油灯舞”的演员演技纯熟,灯碗里的油点滴不洒;“罗摩逐鹿舞”是舞剧《罗摩衍那》中的一个片段,故事讲述了罗摩王子携其弟弟和公主迪达德维穿越摩永森林时,应公主的请求,王子为其采花、追捕(魔鬼装扮的)金鹿等传说中的情景。“都达弩与玛诺哈里”也是缅甸的传统舞蹈,讲述了天帝的七个女儿下凡洗澡时,最小的一个仙女玛诺哈里被猎人抓去,献给都达努王子,后来王子与仙女恩爱成婚那段古老而优美的故事。此外,缅甸掸族采茶舞、象脚鼓舞、克钦族鼓舞以及缅甸新年泼水节舞和插秧舞,各具特色,丰富多彩。

初听缅甸音乐,你会有一种奇异的感觉,那是因为缅甸的音阶太奇妙了。缅甸人根据弯琴(一种古老的竖琴)琴弦的名称给八度内的七个音都定了名,并且将每个音都与某种动物联系在一起,它们按顺序分别是:象、马、山羊、杜鹃、公牛、孔雀和鹤。缅甸音阶的七个音与西洋音阶相比,各个音的音高都有所差异,尤其第三、第七音偏低、第四音偏高十分明显。他们的律制既不同于西方的十二平均律、中国的五度相生律,也不同于泰国的七平均律,而是一个独特的音律结构。它对于习惯于西方音乐和中国音乐的听众来说,确实神秘莫测。缅甸的音乐无论是古典还是现代,或是民间音乐,全都充满着喜悦与平和。事实上,他们在宫廷宴饮时演奏愉快的音乐;在寺院里,音乐则把佛陀的喜悦传给众生;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,音乐也常常伴随着喜庆:每个人的出生、男孩入佛门、结婚、向寺院捐献、月月举行的祭塔以及插秧和收割,甚至连丧葬都唱着愉快的歌并演奏音乐。

也许有人会问,为什么缅甸的音乐充满着喜悦与平和?原因之一是它的音乐中旋律打击乐器很发达,如缅甸广泛用于宗教仪式、节日喜庆等场合并作为戏剧的伴奏的代表性乐队“桑旺”,其主奏乐器是围鼓,其他乐器有围锣、排锣、管子、吊硭、双面鼓、铙钹、拍子板等,因此,这种音乐听起来总是给人以平和与愉悦感。另外,由于80%的缅甸人信仰佛教,从乐曲的内涵、意境和美学思想来看,也自然以平和、喜悦为主。仅从以上谈到的缅甸人给音阶中各音属性的动物命名,我们对缅甸音乐的特征已经可以略见一斑。

缅甸音乐最有特色的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乐器:弯琴和围鼓。

弯琴,又称缅甸竖琴,在缅甸被誉为乐器之王。它的共鸣体呈船形,用青龙木挖空后制成,上蒙一块红色鹿皮,中间有一系弦板,前端下部有一手把,琴尾隆起部分称做猴头。从琴体伸出一细长的弓形琴颈,顶端有一菩提叶纹饰,颈上用红绳将弦系紧,每根绳下都悬挂着红穗子,可将弦上下移动来调整音高。最初弯琴仅有7弦,后发展至13至14弦,现最多有16弦。弯琴的音色古雅轻柔,具有细腻的表现力,是古典歌曲的主要伴奏乐器,同时也可以用来独奏,经过千余年的发展,弯琴积累了丰富的曲目并形成了复杂多变的演奏技巧。

围鼓,由17至21个大小不等的双面鼓置于一个圆形围框上组成,是桑旺乐队的主奏乐器。鼓形细长,以牛皮为鼓面,鼓身缠有羊皮条,以调节鼓面的松紧。鼓面上还涂有称做“巴沙”的粘稠物(用糯米饭和木灰搅拌而成,现常以油灰代替),它一方面可使鼓的发声部位集中,延长余音,另一方面可以微调其音高。演奏者坐在围框内用双手击奏。该乐器既能奏高昂激越的音乐,也能奏委婉抒情的旋律,还能产生如淙淙流水般的滑音效果。

缅甸作为与中国有着长达2000多公里共同边界的近邻,自古以来就与我国有着传统的“胞波”友谊。在边界地区一直与我国云南各民族在经济和文化上保持密切交往。已故陈毅元帅曾满怀深情地赋诗歌颂中缅两国人民的亲情:“我住江之头,君住江之尾,彼此情无限,共饮一江水”。此次缅甸艺术团的压轴节目——歌舞表演《同饮一江水》和《中缅友谊长久》就是讴歌了中缅两国人民毗邻相居、和睦相处的情谊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